隨處可見的石頭,透過同儕間的合作,往上疊放的過程中,孩子能從體驗中發現什麼呢?
這堂課我帶了一些石頭,讓孩子們體驗疊石頭的奧秘。寫作的方向可以從活動中連結自己的經驗;可以從「疊」或是「石頭」的語詞去延伸;可以觀察自己在團體中的呈現;可以描寫過程中自己的內心轉折或是如何行動。疊石頭隨想 孟擇
疊,是堆疊,是堆積;疊,是重複,是不放棄;疊,是累積,是不間斷。
剛才的過程,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觀察」,不急著出手,先觀察哪個適合當基座,哪個適合放在上面,這樣才能「快、狠、準」的達成目標。
對我來說,我最拿手也最喜歡的科目是國文,我喜歡那種,在看題目的過程中,重新領略自我的時刻,而剛才的活動過程,讓我連想到了我和國文相遇的過程。
國小約三、四年級時,玩手機的時間可以說是極為寶貴,當時的我,常常為了多玩一點而不擇手段,也經常和父母發生爭執,終於,爸媽受不了了,直接收了手機。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沒有手機的這段日子,我到圖書館,「怪盜亞森.羅頻」和「神探福爾摩斯」以及「哈利波特」全集看完了,接著又接觸到了金庸的作品,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樣的興趣對我有如此大的幫助。
上了國中,我依然保有閱讀的習慣,我發現,我的閱讀速度比同齡人快許多,理解能力也比較好,國文成績相當理想,這恰恰符合了108課綱的要點,我感嘆著這不可思議的巧合之餘,也同時感謝著當年的我,我想,這就是累積,這,就是「疊」。
疊石頭隨想 鈞甯
石頭,是宇宙中最單純的東西,它們很樸素;卻有一種自然的美感,他們存在於自然界裡;也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小時候,我最愛去公園遊戲,但是並不是去那裡玩遊樂器材,而是撿石頭。石頭是我的玩具,每顆石子各具特色、截然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有些圓潤、有些凹凸不平,最令我驚豔的是石頭的外形,它們有一種力道的美感。
撿完石頭,我會退到公園平坦的草地上,小心異界的讓它們躺在地上,接著,我會依據大小、形狀、顏色和線條將它們疊起來,當它們垮下來時,我會用最和協的方式將石子一次又一次的疊起來,等玩完了,我會將一些石子帶回家,一些留在原地。後來我愈堆愈高,技術也愈來愈純熟了。
到了小學,我幾乎不想再疊石頭了,因為同學覺得我很怪,為什麼要拿著一些石子疊來疊去呢?我也在思考:什麼是疊石頭?是挑戰自己的極限,還是創作藝術品?或許我就像還未被帶走的石頭,留在兒童天地,但我相信一定能找到一個「磨和點」,和其他人連接。我用石頭,一步步疊成了我的童年。
疊石頭隨想 艾芯
疊石頭,雖然在一般人眼中,只是一個考驗耐心、或無聊時會做的事,但只要你了解其中的涵意,了解它的美學,疊石子或許也是一種好玩的活動。
在早期羅馬,人們只能用石頭蓋建築物,那或許是個可笑的行為,那些人卻成功了,現在還是個名勝古蹟。從一顆顆上達一百公斤的石頭找出平衡點,慢慢的慢慢的疊,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不幸喪命,人們還是不斷疊,就是要讓我們看見努力出來的結果,讓全世界大開眼界,創下紀錄。
到了現代,人們發現石頭的美學、創意,開始發展有關這類的活動,疊石比賽、許願石…,各種奇怪事情,有興趣的人也來越多,想用各種方法為自己在世界歷史留下一筆,但如果沒有足夠而心那就絕對不可能,不然就是你太幸運。
平常我們在地上就能拿到的東西,隨便亂丟的小石子,這麼不起眼的東西卻為人類打開了更多想法,只要你努力不放棄,不被失敗打敗,有一天一顆小石頭也會比黃金更值錢、更有價值。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