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己的寫作之路:趕死線的經典範例(014)


       照片來源:寶寶溫旅行親子生活,特此感謝.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這句話,直到我遇到這個孩子,才終於理解。



              家長在臉書的PO文

前情提要:

家長告訴我孩子得獎了,我想了解孩子的寫作歷程,於是約了上線時間,記錄寫作策略。

孩子來參加寫作課兩年,因為才藝課和外語課程太滿,停止上課後,被學校老師推派參加比賽。

看不懂題目也能得獎?!

看到題目「探索風城眷村文化」的第一個反應是「看不懂」,回家後問媽媽,這才知道奶奶曾住眷村,還擔任眷村博物館的導覽志工。

第一次跟著奶奶去眷村博物館,一週後再訪眷村博物館,這天剛從舞蹈課下課,穿著一身舞衣隨意套上外套,便跟著朋友一起參觀,但奶奶介紹的內容已經忘了一半。

距離交件的時間只剩下四天,在家裡準備開始寫作,看著桌上擺放奶奶用黑筆在日曆紙上寫滿四頁內容,以及一張空白的筆記,回想當時去博物館聽奶奶導覽的情景,因為奶奶是眷村人,自己和這個主題有緊密的關係,心裡想著要把它寫好,要把真實的感覺寫出來,接著在空白紙上列下每一段的重點。

趕死線的經典範例~

隔天帶了空白稿紙和奶奶給的《眷村特展──皮箱的故事》去學校,在老師的提醒(催促)下,利用午休時間寫了第一段。回家後寫了第二段,晚上終於完成文章。

完成後進行修改,五次的修改,用不同面向去閱讀文章,透過問句,將文章裡不重要的內容刪除,力求讓讀者留下內容豐富和深刻的印象。

週一,最後截止日。利用兩個下課時間繼續修改,當天午休還有畢業生致詞的徵選。三點五十分放學,務必要趕在四點把文章交到學務處。最後十分鐘,用五分鐘完成最後修改,背上書包一路衝刺跑到學務處交件最後十分鐘,真的超趕!

得獎感言:為自己開心,自己努力來的,沒人幫忙。

想說的話:不要拖到前三天才寫!!!

從經驗中發現什麼?
答:重新回顧這才發現多趕,幸好有在時間內完成,而且把文章修改好。
     以往的寫作因為跟自己沒有關係,都是想什麼就寫什麼,想到就開始寫,也不會這樣修改。


來看看寫了什麼內容:

探索風城眷村文化     宥菱

「走過的時代,歷史的見證;今後的傳承,永遠的回憶。」從小住在眷村的奶曾經跟我說過這一句話,引起我對眷村文化的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回憶,令奶奶魂牽夢繞?又是什麽樣的歷史,令奶奶擔起傳承的責任?

早在民國三十四年國共內戰發生後,國民政府和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人」就輾轉撤離到台灣,因為人口激增,眷村,就是在當時社會環境下興建的房舍。

奶奶在新竹眷村博物館當過好幾年的導覽志工,當奶奶帶我來到眷村博物館,我彷彿搭上了時光機,品嘗到那時候社會特殊的味道。我看到一樓展示櫃裡,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飛機模型,展示櫃旁還有陸軍、海軍和空軍的衣服。奶奶看著這些她所捐的軍服,眼裡流露出懷念,笑著說:「看!我們家陸海空三軍都有了,可以說是軍人世家!」

接下來,我們還在展示櫃裡看到一排居住證,這排居住證也都曾屬於奶奶的家人,其中一張居住證上方有一個特別有的軍號,象徵著經歷過很多場戰爭,這可是曾祖父的呢!在二樓還有許多皮箱被展覽,奶奶捐出的是流傳好幾十年的傳家之寶──獨一無二的鋁箱,這種材質的箱子,不僅讓我們看出眷村人總是能將資源利用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訴說著奶奶在眷村生活的點點滴滴。

眷村博物館裡的每一樣物品,都有一個長長的故事,不只藏著很多回憶,更是每一個眷村人經歷過歷史的永久見證。眷村精神是什麼?或許很難用簡短的文字說清楚,但看到這些眷村文物,奶奶對於那些歲月的懷念,我們似乎更能夠了然於胸了。

 
                        
回顧以前的作品

三年級投稿刊登在國語日報:


因疫情實體課改線上:



一邊瀏覽部落格裡的課程記錄,我看見孩子學習軌跡,耳畔響起孤勇者的歌詞"你將造你的城邦在廢墟之上......",孩子帶著自信的帥氣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