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腦的路徑





訓練額葉-線條體-小腦這條路徑,這是學習技巧記憶的路徑。

這個活動是請孩子聽一段文章或是新聞報導,聽到文章裡的字,它的注音開頭是「ㄅ」碰左耳,聽到是「ㄉ」碰右耳。

透過體驗活動,讓孩子留意自己在聆聽的時候,腦是怎麼理解並做出動作,有的孩子連結自己在其他領域的學習,有的孩子發現自己有兩種策略,有的孩子發現自己左右會搞混。

      課堂活動照片

                                    課堂活動照片

一開始聽到的一些字,我會大概把字記起來,後面如果有重複的字,就可以比較快的分辨。但我發現我的手會比大腦動得慢,在上長笛的時候,老師也曾提醒我,我的大腦雖然跑過一次,但我的手還沒有接收訊息,所以我在摸耳朵的時候,老師已經唸後面的字了。

需要1秒的時間思考,然後比出動作。先聽到聲音,然後接收這個字的讀音的開頭音,再辦識是「ㄅ」還「ㄉ」;我試幾次用「拆解法」(將一個字變成每個注音符號)但這個方法會讓我混亂且速度變慢。

聽到了老師說的每個字,我腦中就把字都翻成注音。但有的時候會聽不清楚,所以就會慢半拍,或拍錯。老師叫我們看別人有沒有做對,但我沒辦法,需要短短幾秒内做出反應,但是人要一心多用也很難。

我的聽力的反應比較慢,所以每次别人好像已經聽到了ㄅ或ㄉ,我還在想那個句子有沒有ㄅ或ㄉ。老師說聽到ㄅ碰右耳,ㄉ碰左耳,就算我知道要碰左或是右耳,還是會把ㄅ聽成ㄉ或ㄉ聽成ㄅ。

我是將老師說出的字句在腦海裡反覆思考,找出「ㄅ」與「ㄉ」的發音,手才會做出行動,因此有幾次沒反應過來。

在分ㄅ和ㄉ時,我會把那些聲音在腦海裡迴盪。

會先把聽到的聲音在頭腦轉化成注音,再比出來,但是會慢半拍,所以我會看看別人,並跟著比,但我很常左右搞混,所以容易比錯。

不能做其它事,要專心,而且容易聽錯,會把ㄉ聽成ㄊ,ㄊ聽成ㄉ,要注意。

我就是把一個一個的字,一個一個的聽清楚,只要聽到ㄅ的音我就舉左手,只要聽到ㄉ的音,就舉右手。

剛才我聽到字後我會把字變成注音,例如我聽到比這個字,我就會想成ㄅー√,因為有ㄅ,所以我就會摸左耳。

我聽完老師唸的文章,我覺得ㄉ比較多,我覺得很安靜的時候就可以判斷出來了。

我的秘訣是先認真的聽,再跟著「ㄅ」左耳「ㄉ」右耳的規則在腦袋裡快速檢查完後,再做出動作。但如果像「的」一樣很常出現的字,身體就會直接行動。

我的方法是記住前面有「ㄅ」或「ㄉ」的詞,之後就可能會出現,如果太多詞要記,我會先記常出現的詞。

我分辨的方法是:老師說: 「爸爸」,我就會在心裡念: 「ㄅㄚㄅㄚ 〵,ㄅㄚ ㄅㄚ〵。」用拼音的方式是第一種,第二種則是老師說: 「表示」,我會念「ㄅ…ㄧ…ㄠ…表,表示。」這種是念多次一點來分。還有一些我的腦可以直接分辨,因為有些詞是很常聽見的,所以馬上就知道。

我剛才先把老師念的文章,在腦中再讀一遍,再把每個字趕快轉換成注音,我覺得在「有一天爸爸的被子……」這一句最難。我認為這是一個很適合練習腦力和聽力的好遊戲。

為了分辨「ㄅ」和「ㄉ」,只要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我會在心裡默背一次,最後再將句子裡的「ㄅ」和「ㄉ」找出來。如果老師說:「有一天,爸爸的被子不見了。」我就會在心裡頭默背一次,然後就會發現在老師說的句子中,找出有「ㄅ」和「ㄉ」的字。

 課堂活動照片

                                                      課堂活動照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