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山中滑落─我們和大自然的距離

                     
                          (網路照片特此感謝)

    《馭風男孩》書中提到砍伐樹木的行為是馬拉威人不能脫離窮困的原因(P161) ,溫貝鎮人民砍伐樹木的行為導致的惡性循環,書中提到的這些現象,對城市的孩子來說,生活經驗的差距,較難產生太大的共鳴,若能讓孩子對故事產生好奇,再慢慢接近大自然,也許有一天會想去認識周遭的溪流、山林、海洋以及生活在大自然裡的生物們。於是,我邀請一位剛剛得到第十屆新北文學獎小說首獎的作家謝見辰,以線上的方式,分享他的生活經驗和創作。

    我讓孩子先閱讀〈自山中滑落〉這篇小說,閱讀後將自己對故事中好奇的地方提問。

    作家分享創作過程時,除了自身的經驗外,還到圖書館蒐集資料,對於小說中的主角也特別花時間認識,爬梳牠的成長背景和習性,也將自己的興趣融入在創作裡,這一場線上分享,作者將小說的大綱(三個小標)清楚說明,為我們展示了創作的奧秘。

    作家在分享的內容中,回覆了孩子們的提問與好奇。

蕎羽:脂鮠老伯這個角色的性格是憑空想像還是依照身邊的人去寫的?

晞露:為什麼想寫作?

沐容:為什麼以鱸鰻當主角?

黃浩:為什麼有人要一直在溪邊挖砂石?

奕維:這篇文章前後順序是怎麼安排的?

泓萱:為什麼選擇鱸鰻、鳥和人來創作?

禹嫻:以前是田園,現在開始多了很多連排的樓房,為什麼它叫永和?

允睿:為什麼要加入陳萬生這個角色?

孟鍇:你真的在新店溪發現鱸鰻嗎?你怎麼知道仙草的生長過程?

銘駿:如何取材?為何想寫有關水污染的問題?

翊荃:為什麼主角的名字叫萬生和烏耳?

羿佑:為什麼寫到萬生小時候和河發生的事?

瑋軒:怎樣會想到以鱸鰻為主題寫文章呢?為啥安排主角從海洋游到河流再從河流游到海洋?

鈞甯:為什麼要安排烏耳和萬生(一個是魚一個是人)穿插在故事裡?

珩智:喜不喜歡1970年左右的電影?


     (這是第二場分享,第一場忘了要拍照做記錄)

聽完作家的創作過程後,孩子寫下了作者和自身的成長經驗,以及作者的創作方式和自己面對作文的心境。


    認識臺灣原生魚-脂鮠 (照片引用@鏡頭下的世界,特此感謝)

允睿

今天,我在作文課上聽了得獎作家-謝見辰的介紹。

他的得獎作品是「自山中滑落」。他的文章句子和用詞和我大相逕庭,真希望我有朝一日能像他一樣。

謝見辰從小在新竹的關西長大,騎車三分鐘就可以到旁邊的小溪。從小就喜歡接近大自然,常常到河邊釣魚。到了國中,全家搬到新竹市,那裡是車水馬龍的都市,和原來的家鄉完全不同,這裡的環境讓他有點不適應。到了高中,謝見辰開始對種田有興趣,常常下課就跑去農田。雖說是種田,但他自己說他不是很會,常常只是去那裡玩而已。

相較之下,我出生在一個大都市裡,對大自然毫無概念,也不懂得保育,只覺得這是累人的工作,也覺得其實不用這麼做。


 (照片引用@從河說起,特此感謝)


聖熙

成長經驗:
小時候,我也在大自然中玩耍,當時我只有三、四歲,我都在草叢中抓蟲,或是在樹上抓蟲。謝見辰小時候在河裡玩水,發現很多生物。


寫作:
我會先查電腦上的資料,接下來把資料加入一些我的想法,加進作文裡面。謝見辰的創作是把關鍵字當成拼圖拼在一起,再想辦法把關鍵字變成句子,再把句子變成文章。


     (照片引用@Tony Liao,特此感謝)

楓婕

成長經驗:
因為我有一個哥哥,所以小時候都是跟哥哥的同學玩,而且不管有多少人,都是男生,所以我小時候比較常跟男生玩。謝見辰小時候住在新竹關西,家旁邊有一條溪,謝見辰常常跟叔叔去釣魚。

興趣:
我最喜歡轉魔術方塊,慢的時候會轉30秒左右,但是快的時候可以轉到20秒左右。我的哥哥更快,五轉裡面有一次都在20秒以內。謝見辰他因為小時候住在河邊,所以喜歡釣魚,長大後,興趣是種田。

寫作:
通常是老師帶著我們寫,寫的時候都是邊寫邊想,想到什麼,就把它寫出來。謝見辰他喜歡用從書裡面找到的資料,加上創意合起來寫作。

寫作像什麼:
我覺得寫作文很累,因為老師會要我們一篇文章要有十個成語,我覺得很難,所以我覺得寫作就像我的惡夢。謝見辰覺得寫作像把一片片散亂的拼圖拼起來一樣。

    (網路照片,特此感謝)

孟鍇

興趣:
我:「明天要一起打籃球喔!」我經常和同學相約單挑。雖然弱小的我,幾乎每一次都會輸,但每一次和他挑戰,都會一直進步。

謝見辰:「釣魚囉!」作者和他的叔叔一起到溪邊,帶著釣竿和桶子,迎接溪水的擁抱。在溪水邊,不管是大魚、小魚,還是最令人期待的鰻魚,都讓人覺得有一份特別的成就感。

成長經驗:
我:在國小最後一年,我學會了高明的手法「三步上籃」,我也在球賽的最後時刻投出一顆空心球,和他PK得到第一次的勝利。國小的學習階段結束,這一場比賽為這六年畫上了句點。

謝見辰:在田園中,烈日的照耀下耕種,美麗的稻穗在五個月以後,在水和陽光的餵養下,逐漸長得結實累累。但是,它們也即將成為食物,餵飽其他生命。


第十屆新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電子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