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甘─水水小旅行

秀美老師的創作

緊鄰客雅溪的院子,三月底涼風習習,潺潺的水聲,櫻花開得正好。蓪草在院子冒出頭,張開它的每一根手指,對我們比「YA」。

 蓪草文化藝術室大門的蓪草

屋內,傳承母親志業的秀美,搬出一件件製紙過程使用的用具,草刀、當盤、霍刀板等,一件件在我們面前展示,輕柔的語調訴說三百年來的技藝,我們彷彿看見六、七、八年代的蓪草變遷史,從興盛到衰退,知曉塑膠的興起,取代大自然零汙染的智慧。

 草刀

喝下一口咖啡,偏酸的口感,爽朗的瓊黛對我說:「會回甘。」口中的味道轉變為淡淡的甘味。溫潤的滋味,就像秀美在自家院子栽種的蓪草,以訴說的方式將傳統工藝再現。

傳承,是院子旁的客雅溪日夜在歌唱,流經這條河道不停歇;是山上原住民的背簍,從日治的殖產到戮力復育台灣原生種;是六角形細胞化身紙的故事,成為拉丁文命名的第一位。

這裡是客雅溪的上游,這裡有一段美好的記憶。


特此感謝

水水小旅行(竹松社大)

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


                                                                                                             以蓪草製作的山椒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