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學習這件事(線上課)


第一堂線上課我以遠距學習和傳統實體教室上課的差異為題,讓孩子思考關於學習這件事。

國中生的文章有的以具體事物描述抽象的概念,有的則剖析自己的學習特質,找出最適合的方式而中、高年級的孩子則以比喻來描述學習,有人說「學習在小孩眼中不一定跟家長想的一樣是一件好事」,還有比喻為樂器旋鈕、樹根、旅行、推開門等等,覺得哪個比喻最吸引你呢?

                                                                                           (網路圖片特此感謝)

我看學習這件事  書涵

    學習,就像靜謐的太空,讓人們想一探究竟;學習,就像樹枝的枝椏,不斷往外延伸;學習,就像觀賞風景,有時是無心的觀賞的,有時是有心的,讓人們在收穫中不斷成長。

    在台灣,是採傳統式的學習,老師們照著課本的內容教學生,有時會做一些補充。通常學生都不會課前預習,等老師上課時,一時要吸收這麼多的知識,需要非常的專注。而在考試前,我們是透過不斷的練習題目來精進自己的能力,因此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再者,台灣的小孩在學校上完課之後,又要再去補習,每天不斷的重複同樣的東西,上課方式也讓學生提不起興趣,所以大部分的台灣小孩對學習是沒有興趣的。

    在國外的一所大學--密涅瓦大學,是利用「主動式學習」,它是要學生先課前預習、做作業,在做一些測驗以驗證學生是否有認真準備,最後大家再一起討論。這樣的學習方式很新穎,如果想要通過測驗,是要先靠自己,老師也不用花太多心思在教學上,可以透過不同方式來教學,不但可以提得起學生得興趣,也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思考,說不定會有更多的收穫。可是事先預習就得花更多時間自己統整,有不懂的地方,不能馬上問,有時也可能不小心誤解,導致觀念都搞混了。

    我還是比較喜歡傳統式學習,我也不習慣課前預習,通常在課前預習的筆記,我都沒有通整得很清楚。我認為我們可以透過活動、實際操作等等,來提高台灣孩子的學習興趣,課後也不要一直去補習,也許這種方法會比主動式學習還好。

    學習,就像靜謐的太空,讓人們想探索它許多無邊的秘密;學習,就像樹枝的枝椏,接收到陽光後,一直往旁延伸,得到更多知識;學習,就像觀賞風景,不管是無心還是有心的,讓人們在收穫中成長。人生無時無刻都在學習,因此我們要不斷精進自己,知識是無邊的。

                                                                     (網路圖片特此感謝)

我看學習這件事  玟珵

    從小到大我們透過許多方式學習許多事,像是從困難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克服逆境;像是從課前思考中學習自主學習的精神,加強自治;像是從考試中學習思考答案的方式,培養智能;這都能讓我學習到許多事,不管是透過考試還是自己學習,但我覺得最有效率的方式還是上完課再考試莫屬了,因為能達到其他方式沒有的效果。

   傳統教育的方式就是老師上完課,學生必須回去寫作業,然後複習,之後考試,雖然很制式化,不過也很有用,畢竟許多學生是只要不考試就不讀書的那種,我自己也是屬於這一類型,而傳統教育就能有效解決這一點,由老師來帶領學生讀書,避免「不讀書」的情況發生,讓學生程度能較穩定成長,台灣也是用這種方式。而新式教育則是先讓學生思考,也有小測驗,不過是在課前,很考驗學生的主動程度,但它也讓學生多了許多自己思考的機會。

    雖然有許多人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應該要讓學生有比較開放的空間,但是真正擁有自律能力的兒童有多少?真的會在課前好好學習的人是不是又更稀少了傳統教育雖然比起新式教育封閉許多,無法自主學習,先自行思考,變成只侷限在書本上所寫的東西,比較不會質疑,但我覺得這些都只是一些小問題,只要在課堂中加入一些分組討論的機會或上台發表的作業,都可以彌補這些的不足,所以我認為如果要達到好的學習效果還是傳統教育比較好。

    我自己也是這樣,要我課前預習我只是把課本擺在桌上,雖然在書桌前坐了一個下午,但大部分時間都是陷入遐想當中,結果花了許多時間,卻沒有學到甚麼東西,十分浪費時間,因為沒有需要馬上學習的緊急情況,像是段考、模擬考之類的測驗、檢核機制,就完全不會想要讀書,學習效率十分的差,而往往複習會比預習更加有效率,因為知道接下來一定是要考試。

    當然我們不能透過考試來評價一個人,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可能這個學生是在想像力或者合作方面比較強大,這些都無法用考試測出,也是傳統教育的缺點,但是考試的確能測出學習的效果,靠分數就能得知,而會考的目的也是如此,另還沒那麼懂得自律的青少年有了學習指標,以及目標,在國三那年能好好學習,以增加學生程度,為未來國家的棟樑打好良好的基礎。

    我覺得傳統教育會比新式教育好很多,俗話說:「時世造英雄,窮者思變,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可見大部分人只有在壓力下,才會有學習的意願,而用課前學習的方式就比較沒有考試的壓力,比較難認真學習,所以我覺得最好的學習方式,還是傳統教育。

                                                                   (圖片來源:今周刊  特此感謝)

我看學習這件事    紫若

        身為學生的我們有主動式學習和傳統式學習兩種較常見的方式。主動式學習需要學生們自動自發地學習,主動為自己的疑惑尋找解答;傳統式學習—也就是台灣普遍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們只需接受老師們給出的知識。

        我的喜好較偏向於主動式學習,它可以讓我更加積極的學習,因為當自己不積極的時候,老師們並不會像傳統式的教育一樣,幫我們準備好所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內容,傳統的教育方式會使我對於學習這件事缺乏積極性,無法堅守自己身為學生的本職。對於我來說,我喜歡和同學們一起尋找學習中的樂趣,過程中若遇到問題,可以和同學們討論,向老師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使學習的效率大幅提升。在過去的經驗中,準備背科考試的時候,和同學互相出題,回答,更能增加對答案的記憶程度。

         台灣普遍採用傳統式的學習方式,這會使一部分的學習生對學習不主動,雖然上課時很認真,但是只有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並不會去深入的思考,更不會注意到老師們所講的內容是否完全正確。在這之中,非常有可能吸收到並不是完全正確,甚至是錯誤的知識,浪費了自己可以充實自我的機會。

        傳統式學習和主動式學習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傳統式學習較適合對學習較被動的人,這種方式能讓他們不會完全喪失學習的權益;主動式學習較適合主動的人,使他們可以取得自己想要的資源,比較不會被「老師都是對的」的想發給侷限。

                                                                                 (網路圖片特此感謝)

 我看學習這件事  喻新

    在我的認知裡,學習這件事,是為了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把失業的人降到最低,使國家幾乎每個人都能工作。

    我喜歡的學習方式是傳統式,雖然不會跟老師有什麼互動,可是我喜歡在上課時思考老師剛剛所講的東西。當然我不是每個科目都喜歡方式,這是在上國語課和社會課最喜歡的方式。上英文、數學、自然的話,我比較喜歡跟老師多一點互動,這樣才知道自己比較容易錯哪裡和聽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考試的時候多複習幾次。

    學習後的成績常常是家長炫耀的工具,只要你的學習成績比別人低,回家不是被家長罵、就是罰,所以學習在小孩眼中不一定跟家長想的一樣是一件好事。

    人的模仿能力十分厲害,只要覺得新鮮有趣很有可能就會學起來。假如你今天碰到的是毒品!大家都知道毒品可以讓人感到快樂新鮮有趣,所以你很有可能就把吸毒學會了。

    學習這件事很難說是好事壞事,可是如果你學會的事是好事,那你的人生就會輕鬆許多。我喜歡學習,因為它讓我的世界變美好!

  (照片來源:健行筆記  特此感謝)

我看學習這件事    鈞甯

        學習是甚麼?你為何學習?如何學習是最快樂的?你最喜歡哪種學習方式?你認為考試對你有幫助嗎?曾有人問我這些問題,它們一直盤繞在我腦海哩,直到新冠病毒而停課,我才了解這些問題。

        以前我為了上學和朋友玩­而到學校學習。不久後,我的成績變好了,開始被「獎狀」迷惑,於是發憤圖強,整天猛讀書只是為了得獎時的榮譽感。現在不用上學了,考試也減少了。每當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就會上網查詢,但電腦很傷眼所以我也會看一些書本,補充課本外的知識。

         經過在家自學後,我發現我們也可以在發現問題時自己想辦法解決,不一定要老師告訴我們,而且在線上課程老師可能較不方便糾正我們細微的問題。我希望以後上課時老師可以開放我們用一些時間查資料,再一一上台報告,將報告的重點寫下來,補充知識。我認為學自己最想學的才是最快樂的。

        考試對你有幫助嗎?我認為它對我有幫助,應為有時我會因考試而再複習一次,這時我可能可以看見一些之前未注意到的關鍵或細節。

        學習是社會的樹根,造就各行各業;因為學習才創造出各業達人我認為「只要想學就盡全力學!」

                                                      (網路圖片特此感謝)

我看學習這件事  艾芯

    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同,背書的秘訣也大不相同。我國的學習方式我認為相較是沒有壓力的,讓學生可以輕鬆學習,壓力也不大,現在因為疫情關係學校都採取線上上課,課堂時間不長,學生自習的時間變長,可以養成學生自動自發的學習習慣,也會造成成績拉鋸的主要因素,如果你無法自動自發努力認真,學習態度不積極,分數會明顯下降。 

    學習就像樂器旋鈕一樣,如果旋鈕轉得太緊,樂器發出來的聲音就會很緊繃,反之轉太鬆,發出來的聲音就會鬆垮,這就像學習一樣,不能硬逼自己,也不能太放鬆,倒不如把旋鈕轉到適當位置,給自己一個舒適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輕鬆達到學習效果。 

    密集又嚴謹的學習方式的好處,可以在短期時間快速拉高成績,見到不錯的效果,但因人而異,有人在過度壓力下,反而容易放棄學習,斯巴達教育對學霸等級的學生,是很有挑戰性的事情,但是對大部份的學生長久下來,不是助力,因該要有適合自己按部就班的學習方式,才會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台灣的教育方法,用循序漸進方式讓學生慢慢進步,但我想只要你有那個努力學習的心,想必一定能成功達成學習目標。

                                                 (網路圖片特此感謝)

我看學習這件事 凱筠

    這世上有許多不同的學習方式,其中包含了「主動式學習」和「傳統式學習」。

    主動式學習在上課前要先完成課前作業及閱讀課前讀本,接著上課時並要積極參與師生的互動與討論,雖然能多與大家互動與討論,但壓力也不小。傳統式學習­–是我們比較常見的學習方式,老師站在講台上直接講課程內容,學生在台下聽課,雖然壓力減少許多,但是缺少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偏向「被動」。主動式學習適合積極且與人相處融洽。傳統式學習則適合聽從別人說話做事的人。

    我比較喜歡也比較適合傳統式學習,而且我覺得老師在講台上講課,而我們在台下聽課並認真抄筆記,效率提高。但這樣我們無法自己思考自己該做甚麼事,而只是照著老師的腳步亦步亦趨,如果沒有老師的帶領我們該怎麼辦?所以我覺得就算是傳統式學習,也要加入多元化的學習,讓我們多用頭腦想一想,自己該往哪裡走比較好。像這樣把兩種學習方法混合為一體,不但學習變得更多元,還可以感受不同的學習方式。

例如像我之前數學不太會時,我上課認真聽課,下課、放學時則是很認真的寫評量和複習功課,老師也會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很用心的教我直到我完全理解為止,讓我在考試時不慌不忙,也能準時交卷。

    學習就像一場旅行,有目的地,有目標,也有期待,有開心的路要早,也有難過的路要走,學習也是一樣,有正面的的事,也有負面的事,但走著走著,會發現更進步、更棒的自己。每個人的個性往往都不相同,當然!學習方法,也並非相同,所以各種方法不分好、壞,只要適合你的都是好方法。  

                                                                                  (網路圖片特此感謝)

我看學習這件事    英綺 

        我覺得學習像是在海邊堆沙堡,只要基礎打好,把沙堡蓋好不是難事。而且有些人會在我學習時幫助我,就像水一樣,能使沙堡更堅固。但在學習之中也有挫折,就像沙堡也會被海浪及海風侵蝕一樣,但我會努力讓我不被挫折打倒,有時我甚至能把海浪化為使沙堡變得更堅固的水,所以我認為逆境也能化為推進的動力。

         學習可以增長知識,讓人學會更多。有時甚至還能在生活中派上用場,例如買東西或閱讀課外讀物時,在這些時候,我都會覺得當個能學習的人是幸福的。因為學習所以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且多樣化。

        我喜歡學習,因為在過程當中,我能夠找到成就感。在看書和寫作業,甚至考試時,都能夠事半功倍。我認為人從剛出生就一直在學習,一直到生命結束前,我們都一直在進步,一直變得更好。

        我在學習前都會先預習做好充分的準備,才不會聽不懂。現在雖然因為疫情停課在家,但學習並不停,只是換了方式,我依然會在上課前預習,下課後複習,這樣才能在家快樂且充實的放防疫假。

        我覺得學習就像我生活的一部份,不但可以讓我增廣見聞,也能讓生活更有趣。我覺得這就是學習。

                                                      (網路圖片特此感謝)

我看學習這件事  宥晨

「學習」的方法有很多種,像是主動式學習、傳統式學習…等。

主動式學習能讓學生探索其的態度與價值,但這種學習方式比較適合態度較為主動的人,而傳統式學習的優點在於能夠節省教學的時間,是由老師來主導學習的方式,班級秩序也較為容易管理,但它也是有壞處的,像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容易培養、缺乏研究的學生也較為容易失去專注力、教師的教學方式與人格都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

每個人都會有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我覺得最適合我的方式是傳統式學習,也就是被動式學習,因為我的個性比較偏於被動,如果我是使用主動式學習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我上課不認真或不專心等而直接影響了我的學習,所以對我來說傳統式學習的效果較為顯著。

我認為學習像是挖寶藏一樣,然而使用的學習方式則像是手中的鏟子,拿著手中的鏟子慢慢的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寶藏。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是「自律」,如果缺少了這個要素就等於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網路圖片特此感謝)

我看學習這件事 軒睿

    
我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是線上課程,因為我們在上線上課程時,多了很多「下課時間」。雖然在學校上課可以不用像線上課程一直開關鏡頭、麥克風,也不會斷線,可是有時候我是已經了解原理的,所以就會心不在焉,接著就被老師說:專心上課。

    我覺得有一個寶庫,叫做「知識」,而學習則是寶庫的門把,你不學習就無法打開知識寶庫,人只要努力學習,就像是在推門一樣,當你成功推開門的時候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博學。

    我覺得學習最重要的是態度,因為如果你態度不好,你就只能死背,無法活用,如果你願意用各種方式去做學習的話,就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識並且活用在生活中,因此我認為線上課程讓我掌握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的規劃,做更有效的學習。

                                              (網路圖片特此感謝)

我看學習這件事  尉嘉

    在我們一般國民中小學的體制下,所使用的通常是大部分人熟知的傳統式學習,雖然像這種學生坐在教室聽課的做法對部分人來說,是有十分有用的,但是這種方式就不能按照自己的學習的步調前進,畢竟國民教育是設計給大多數人的,包括都市與鄉村;天生資質的差異,因此就會有不同於國民中小學體制外、在家自學等其他不同方式來學習。

在疫情那麼嚴峻之下,實施的停課措施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多元的學習方式,像是視訊教學和非同步的主動式學習,這些方式其實也是能按照原有的步調來學習與成長,但往往更能打破原有面對面上課帶來的框架。

以我這個普通的小學生為例,兩種方式相比體驗之下,我就比較喜歡主動式學習,因為主動式學習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空閒時間,這些空閒時間也能讓我們學習更多的知識,與進行更多有利於學習的課外活動,更不用狹義於原有的課表,能更輕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但缺點就是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可能就無法專心主動地自主學習。

其實學習並不僅限於「上課」,可以用更多元的方式來學習知識與專長,譬如:戶外教育、動手操作等方式,重點是要能真正掌握要領。才是學習真正的重點。

                                                                                  (照片來源:康健雜誌 )

學習這件事    凡益

        最近因武漢肺炎疫情爆發,政府在5月18日宣布提升至3級警戒,全國停課,之後又不斷延長,導致全國學生,都依賴線上課程學習。

        我覺得線上學習讓我很不習慣,整天都要一直用電腦交作業、看老師錄的影片、上課、考試、收信件,如果這樣停課到九月,眼鏡行的生意一定很好。

        雖然線上課程不好,但也總比沒有好,5月18離我畢業還又1整個月,我們班還有兩個單元沒上。我也會感到很無聊,不能出去比放假還沒事做。我更會想我的同學,現在我快畢業了,畢業後,我就要跟這些同學分道揚鑣,大家要飛向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剩一個禮拜的時間,還沒辦法跟他們玩,這分明是種折磨。

        總而言之,線上課程非常的累,但沒有它,我們也會寂寞,最好的方法,就是祈禱疫情趕快結束,讓我們恢復正常的生活,也讓我能好好地踏入國中階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