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讀者的視線

寫作時常提醒孩子要加上場景和細節,通常孩子會記得在第一段描繪出事件當時的時間和地點(最常出現的句子是:記得在我o年級的時候,上學時下著雨......),接下來發生的事卻好像架空在一個漂浮的空間,主角完全脫離當下的時空背景,敘事中嗅不到身旁的景物,只看見主角和相關的人發生的一些事,事件離開場景是我在閱讀孩子的文章時經常出現的狀況。

如何引導孩子能寫出畫面,甚至能學會操控讀者的視線呢?這樣的引導技巧,如果沒有機會聽佳詩說故事,看到她生動的肢體豐富的表情搭配柔美的聲音,那麼您可以從這段文字去學習。

技巧篇的第五課是操控讀者的視線,作者指出描繪空間若東寫一把椅子,西寫一面牆,視線常跳來跳去,對於讀者而言,畫面像零散的拼圖,難有身歷其景的共鳴。可以怎麼做呢?作者說想像鏡頭搭在滑動的軌道,不論由近而遠、由上而下、由內往外、沿著邊界繞,讓視線流暢而連續的移動,有助於讀者對情境的聯想、投入。

閱讀佳師的文章,像是在一團亂的糾結毛線中出現一雙手為您示範如何輕輕解開結,手把手的教學示範,清晰、有條理。《看故事,學寫作1+2》這套書分為靈感篇和技巧篇,是由千樹成林創意作文的三位老師李崇建張詩亞張佳詩聯合書寫的作文教學寶典,學生在寫作上會遇到的困難和苦處,在書中可以得到解答。

佳詩在書中提到 寫作時運用文字經營移動的視線感,能幫助讀者建構出具體鮮明的場景。推開門這堂課,我透過影片和故事引導孩子,孩子在回想經驗時,能身歷其境地重新經驗一次當時發生的事,在書寫時會自然地將場景寫入,映璨書寫自己的經驗就是一例。



推開門 映璨

我推開過很多門,有家裡的門、車子的門等各式各樣的門,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門,卻是我舅舅房間的門。

那天我們全家都到阿嬤家,但那天卻不是過年過節,而是阿嬤家的狗生重病要安樂死,剛好我們認識一位獸醫,所以讓狗可以在家安樂死。

那時我還小,媽媽不讓我看,怕我害怕,所以拿手機給我去離客廳最遠的房間玩遊戲。我一手拿著手機,回頭看了一眼,家人都圍著沙發上的狗,狗很開心,因為大家都來了,卻不知道牠要死了。

我走過門邊的走廊彷彿看到狗在那裡尿尿,阿嬤趕過來清理的樣子;向前走,帶著沉重的心情慢慢的拉開門,回頭在家人站立的縫隙中看到狗正搖著尾巴,關上門,走進房間搬張椅子坐下,開始玩遊戲。

過了一會兒,我不想玩遊戲了,可是又怕打開門會突然聽到慘叫聲音,不過,我還是開了一條縫偷偷走出去,慢慢的走到客廳,卻發現幾乎沒有人,大家都走了,只剩下一位姨嬤。她最愛那隻狗,她說她說她聽說狗死了會到彩虹的後面,後來,我每次看到彩虹,就好像看到狗在彩虹上開心玩耍的身影。


推開門  凡益


門,是一個把一個地點與另一個地點隔開的物品,也可以是讓心情轉化的物品,你有沒有推開門就是決戰的經歷呢?


有一次,我代表班上參加國語朗讀比賽。那時的我五年級,但我四年級曾參加客語演說的比賽,但是那時只有三個人參加,這次全年級都參賽了,讓我非常緊張,焦慮無比。


在選手區休息的時候,評審叫我抽題,我抽到一個很饒舌的稿,完全不會唸。我用字典慢慢查,我真希望有時間暫停這種機器,好讓我一個一個字慢慢查,甚至調節一下心情再上去,但不到兩分鐘,我就被叫上去了。


當我推開選手休息室的門時,我深深吸了一口氣,我全身發抖,感到挫折,面對這份不會唸的稿,我無法克服。這扇門,平常開關過數白次,但這從次它好像要把我拉進地獄,不管我怎麼掙扎,都沒有用,一道刺眼的光線打過來,我的臉,有如吸過毒般扭曲,現在的方法,也只能克服。


大概在台上吃了幾桶螺絲,我又碰上了這道門,我心中的怨恨已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用佈滿汗水的手,觸踫門把,推開了它,沒事了,一切都沒事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