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以來,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為病毒而影響了生活,國際間的變化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
第一堂課特別邀請到苗栗「好土氣」帶著野生植物製作的食物到教室,從觀察植物到繪圖,了解植物的環境及採集的過程,最後品嘗食物獨特的味道。在這個充滿山林氣息的環境,身心得到了大自然的撫慰。


「好土氣」一行人特別將植物帶來教室,告訴孩子植物採集的過程,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山林的植物,品嘗平日不熟悉的食物,這些體驗,開拓孩子的感官經驗。
有的孩子勇於品嘗每一道食物;有的孩子先嗅聞,再決定要不要張開嘴嚐一口;有的孩子覺得食物取自於植物的根部,很難想像它的味道,而不願張口嘗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樹薯做成的薯條,口感特別,讓大家驚豔。



(山式佛卡夏)
孩子們觀察繪製的圖及文字描述









山式佛卡夏 文章轉貼自"好土氣"
在蓬萊住的時候,冬季氣候濕冷的多,山芹菜稱得上是容易入門、入口的山產。三片葉作為一瓣的外形所以有人稱為「三葉芙蓉」,也因為貌似鴨掌管它叫做「鴨兒芹」。
散步林間之際,少有人為介入的野地上、水氣充足的淺山波邊地,不難發現其蹤跡。隨手來上一把今次夠食的用量帶回,炒蛋、加肉絲、煮湯、包水餃或者做成代替香菜的醃漬拌料,唇齒留香的五感記憶,嚐過的人很難忘記。
就在上個剛過的冬天,離家幾天後返回的某個連續陰雨無晴日子,忘記冷藏被擺在廚房角落的山芹菜,意外成了香氣逼人的山芹菜乾。作為乾燥香料的鴨兒芹,於是成了自家四季都吃得到的常備時蔬。
這次,鴨兒芹在一場新竹市荷蘭村作文課-淑貞老師的邀請下,我們除了把浸潤出山芹菜香氣的山芹菜油(如照片三)揉入麵糰裡,加上乾燥風藤粉以及油漬龍葵果...等野菜、野果,取代傳統迷迭香等義式香料,變身成「山式佛卡夏」裡頭的山式香料(照片四)。
除了試著讓香料產生變奏,加入融合烏來月桃葉香氣的油封虱目魚,更令這次的佛卡夏,有了味覺上的小確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