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一)

照片:網路

這兩週我看到孩子在寫作時的樣貌

        先說小三這位男孩,剛開始他對於一堂九十分鐘的寫作課表現出相當煎熬的痛苦,甚至曾經直接告訴我希望聽完故事就下課,尤其是當大家開始安靜的寫作時,就會看他咬牙苦思的模樣。他的故事多半是注音夾雜國字,閱讀時需要費力猜測上下文。

                 有一次課程安排玩桌遊,他簡單回答問題後便交給我,因句子過於簡短,我無法理解他要表達的意思,指著他寫的內容問他,他聽見我跟他說話,一手將紙拿回,一邊說了「吼~」,下一個動作便是劃掉他寫的內容。我很驚訝的看著他這一連串的回應,問他:「你知道我剛剛跟你說什麼嗎?」他停下動作,但句子已經被刪去大半,我接著說:「我不是說你寫錯了,只是想知道你寫的意思,不是要你改掉耶。為什麼要擦掉啊?」他看著我又說了「吼~」,語氣中似乎對於我說的話感到意外但也同時懊惱,我對他說:「先聽清楚我說的話,不要急著改,你剛剛沒有寫錯,不要沒聽清楚問題就改掉原來寫的。好嗎?」這時我看他已經不那麼煩躁了,他將紙還給我。

        約莫過了兩週,活動結束後我跟孩子約定,下次的寫作課我想先聽他說要怎麼寫,說完再開始寫,他有點勉強地回我說:「好」。我好奇問他:「你之前的作文功課是怎麼寫的?」他說:「老師會給他參考的範本。」對於孩子之前上課的焦慮及所寫出的內容,當下我便理解了

        另一個班上有位小三的女孩,女孩剛開始在面對寫作時會大聲地說:「我不會寫,我不知道要寫什麼。」重覆著這樣的話直到我跟她對話為止。幾次後我提醒她要安靜寫作,不然會干擾別人,要問問題時請舉手,我便會過去,她漸漸能安靜寫完一、兩段後,說她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寫,我看完內容後會跟她討論。

                 這週她寫完兩段後來找我,我看她改了題目,跟她說:「下次不能改題目喔。」看完她寫的內容,我慢慢跟她說一遍這個主題的意思以及要練習的方向,並提醒她這些都寫在黑板上了。一會兒她走過來將作文簿交給我,我看到內容沒有增加,突然這麼問她:「你是聽不懂我說的意思,還是聽的時候記得,聽完就忘了,」我想了一下又說:「或是聽的時候記得,等到要寫的時候就忘了呢?」她聽完馬上說是第二個,我請她告訴我第二個是什麼,她說是聽的時候知道但聽完就忘了。        我聽到孩子的回答有點訝異但是也很好奇,於是我說:「如果我跟你說一件事,下週再問你,看你會不會記得,」她說好,旁邊的孩子也聽見了我們的約定,我跟孩子說的是:「請你下週帶水壺來。」


        課堂上孩子的回應是我認識孩子的方式,而寫作的內容則是另一個重要的途徑,過程很像在拼圖,慢慢看懂每一塊拼圖上的圖案,找出彼此最適合的互動模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