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瓦屋這個開放的新環境裡,看見孩子們一到這裡就開心去探索。我跟孩子撿了許多小石頭,我說我們沿路來丟下石頭,讓媽媽等一下可以循著石頭找到我們,小均在地上用小磚塊細心的劃上許多箭頭。小亮也發現磚頭很好玩,在地上劃了小房子。阿思則是直奔大樹那兒,爬樹是她拿手的絕活,爬上爬下很是俐落,小亮和小均也來試試看。
故事說演
我問孩子要先來演出自己寫的故事,還是先聽故事,孩子都選了要先演。我說明規則:自己寫的故事由自己當導演,可以選定誰來演哪個角色,演出時不用道具,也不碰到別人。
孩子在當導演或角色時有不同的呈現,有的很急、有的可以配合、有的會主動幫忙解決問題,雖然各自有角色,還是小小發揮了一下團隊的精神,順利演出三個故事。
故事~犬子
今天說一個女孩在成為媽媽後,希望把對狗的恐懼轉變為對家人的愛。
我問孩子看見狗的第一個想到什麼?小均說:「快跑」,小亮說:「想尖叫,但是不行」,阿思則沒有特別想到什麼。對於媽媽跟狗的經驗,孩子都很清楚,也分享了媽媽以前遇到狗不好的經驗,阿思說媽媽不怕狗,而且舅舅家有養狗。
我跟孩子說很害怕的事也許不會一夕間就改變,也不會期待它突然就不一樣,只是透過不同的人對於這件事的感受和經驗,也許會有轉變的可能,或是拓展了自己的生命經驗,那麼原先被限制住的事而能有所鬆動。
自由時間與創作
孩子把撿來的小磚塊開始磨起粉,磨得很專心,也磨上好一陣子,磨好後還用紙包起來,看著那些專注的臉龐,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經這麼玩過呢。
我帶了毛巾狗,請孩子想想可以怎麼創作,小均和小亮想合作演戲,最後演了一齣流浪狗的宣導短片,片中介紹如何觀察牠是不是流浪狗,以及要怎麼幫助流浪狗得到需要的醫療資源和食物。
對於孩子的這場即興演出,我很訝異,因為當我說完「犬子」時,接著要讓孩子看「流浪狗之歌」,我先問孩子對流浪狗的感覺,孩子說會害怕不敢靠近,會有些擔心,也因為狗身上的味道而有嫌惡想逃離的感覺,當我開始慢慢翻這本繪本時,發現孩子並不想看,已經開始玩起磚頭磨粉的遊戲,於是就停止了故事。但在這個安靜的磨粉遊戲後,孩子演了這齣戲,我不明白在那個時刻裡孩子的內在發生什麼,我想就把它留給孩子,而我靜靜的等待著。
我帶了毛巾狗,請孩子想想可以怎麼創作,小均和小亮想合作演戲,最後演了一齣流浪狗的宣導短片,片中介紹如何觀察牠是不是流浪狗,以及要怎麼幫助流浪狗得到需要的醫療資源和食物。
對於孩子的這場即興演出,我很訝異,因為當我說完「犬子」時,接著要讓孩子看「流浪狗之歌」,我先問孩子對流浪狗的感覺,孩子說會害怕不敢靠近,會有些擔心,也因為狗身上的味道而有嫌惡想逃離的感覺,當我開始慢慢翻這本繪本時,發現孩子並不想看,已經開始玩起磚頭磨粉的遊戲,於是就停止了故事。但在這個安靜的磨粉遊戲後,孩子演了這齣戲,我不明白在那個時刻裡孩子的內在發生什麼,我想就把它留給孩子,而我靜靜的等待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