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邀請孩子共同朗讀繪本「你愛誰多一點」,阿思說她不要,小亮熱心說她可以幫忙念阿思的部分,我想試著釐清孩子說不要的原因,於是我好奇追問孩子最喜歡哪一次的故事和創作,以及來共學的感受。小均說最喜歡創作理想的環境那一次,我讓孩子看繪本「再見小樹林」,也提到自己家旁邊環境的改變,共學讓她很開心;小亮說最喜歡上回的演戲和犬子的故事,來共學她覺得很自由,阿思說她不想告訴我。
我跟孩子聊到希望在共學時大家可以共讀一本書,在暑假時我挑選了一本小說,期待在最近可以開始進入共讀。我另外帶了無字的繪本,希望阿思可以不必因為字太多,或是受到沒有注音的關係而無法讀,阿思說她不喜歡沒有字的繪本,在這裡我沒有追問,對話先停了下來,原本想要看的無字繪本決定先擱著不用。
在創作的時間裡,當孩子都專心在手上的事,在安靜的時刻我轉頭跟阿思說下次我們要共讀時我會問你,如果你說不要,我們會自己讀,你就沒有參與,那是你要的嗎?思羽看著我,也聽到這些話,但是沒有說話。
時間像沙漏般靜靜地滑過,我突然跟思羽說:「其實每次你說不要時,我如果再試一下,你就會說好,對不對?」阿思看著我聽我慢慢說出這些話,點頭說對。這一刻我因為懂了孩子的心而覺得更靠近孩子。
留言
張貼留言